香港總商會卓妍社隆重呈獻粵劇文藝欣賞活動 —「賞粵•曲藝」,為你帶來一個享受文化藝術的大好機會!本活動旨在推動粵劇文化及促進社會共融,雲集逾千名嘉賓,共同欣賞由本地著名和新進粵劇演員、香港商界的粵劇愛好者,以及來自不同種族背景的年輕表演者的精彩演出。
除了雲集香港商界會員,透過與活動的支持機構「愛連心」㩗手合作,此活動將會邀請共400百名學生、長者、及基層家庭出席,共同欣賞是次演出。「愛連心」鼓勵婦女發揮手工藝的技能在家工作,並為本地婦女提供在家工作的機會。
本活動提供絕佳品牌宣傳良機,如企業有興趣贊助本活動,向商界精英和市民,及現場逾千名觀眾(本會知名會員和嘉賓) ,推廣其品牌,請聯絡陳小姐: 電郵cathy@chamber.org.hk或致電(852)28231282。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
九龍尖沙咀柯士甸道西88號(鄰近中港城)
Ms. Cathy Chan (陳小姐)
(852) 28231282, cathy@chamber.org.hk
Ms. Jasmine Kwong (鄺小姐)
(852) 28231255, jasmine@chamber.org.hk
余仲欣現任香港演藝學院粵曲兼任講師。小學時在港隨仙腔名家黃綺雯學習粵曲。十三歲回溫哥華,有緣跟名伶白雪梅、白雪紅姊妹習藝,更隨已故名宿黃滔習古腔。
在大學創辦中樂學會及中樂團。曾在香港、溫哥華、滿地可、紐約、新加坡、悉尼、廣州等城市演出。2017年回港後、獲深珠港澳粵劇粵曲交流展演冠軍,更在2019 獲廣府粵韻大灣區粵語歌曲大賽亞軍。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哲學碩士(M.Phil.)。粵劇花旦、編劇、2015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戲曲)得獎者。與丈夫著名音樂領導高潤鴻創辦金靈宵、香港靈宵劇團、青靈宵及香港戲曲總會有限公司。2014年成為越、崑名家史濟華、王芝泉的入室弟子。
曾自編自演多個劇目,其中由龍貫天、謝曉瑩、阮兆輝開山的金靈宵原創劇《宋徽宗·李師師·周邦彥》、《風塵三俠》、《鳳求凰》及改編劇《白蛇會子》等,均為戲迷所津津樂道。
生長於粵劇世家,自幼受家中長輩梁漢威、梁少芯,文千歲薰陶,矢志投身粵劇。少時,受訓於香港八和粵劇學院與漢風粵劇研究院,獲王粵生等多位粵劇名宿悉心教導。亦曾追隨陳永玲、胡芝風、梁谷音、王芝泉、劉秀榮和邢金沙等京崑著名表演藝術家學藝。唱功方面,求教於著名子喉唱家陳慧玲,獲益良多。
2016年蒙資深粵劇表演藝術家陳笑風收為入室弟子。近年美玲致力製作新劇及舉辦多次個人演唱會,皆好評如潮。2016年榮獲香港電台主辦的「戲曲天地梨園之最」的「演出場次最多正印花旦獎」,可謂實至名歸。
自13歲起學習粵劇,專攻生角。跟隨名伶文千歲、梁少芯為入室弟子。曾於香港、温哥華、多倫多、新加坡,美國等地參與演出。2013 年獲倫敦大學學院 (榮譽)文學士。2017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獲得戲曲學院的 「最佳學生獎」及 「校長獎-學生優秀大獎」。2011 年成立了「千珊粵劇工作坊」,現為演藝青年粵劇團成員。
陳家愉為大學翻譯系副教授,是業餘粵曲愛好者,習粵曲十餘年,先後師承周煥玲;王勝泉、王勝焜昆仲。
近年積極參與安排、策劃跟粵曲有關的學術活動和慈善表演,例如「公大粵曲晚會」(2014)、專題講座「粵曲唱腔與音樂拍和藝術欣賞示範講座」(2016)、「粵劇曲藝縱橫談」講座 (2017)、「粵劇文化行」遊學團 (2019)、粵劇晚會 -「戲說《紅樓夢》」(2019)、「錦園雅聚」(2018-19)等等。在學術研究上,近年也多涉獵粵劇、粵曲英譯研究,著有譯作《圖說薛覺先藝術人生》(Sit Kok-sin’s Artistic Life: Pictorial Collection) (2013)、並為王勝泉著《朱慶祥的藝術與生活》(2010) 的校對人之一,也在世界各地學術會議報告、並發表關於粵劇英譯的研究成果。
南鳳是現時香港最受歡迎粵劇花旦之一,扮相俏麗,聲音甜美,尤其擅於掌握角色神髓。年幼時分別隨名宿王粵生老師習唱,隨譚珊珊及粉菊花學習造功和北派,多年來深得前輩提點,造詣大有進步。
南鳳曾與阮兆輝成立鳳笙輝劇團,初次擔任正印花旦演出,隨後參加各大劇團演出。
除戯曲外,南鳳對於其他藝術劇種亦時有涉獵,近年更參與演出春天製作公司之戯曲音樂劇(珍珠衫),稍後更嘗試演出舞台話劇(虎度門),希望再走上演藝事業的新里程。
李秋元,著名粵劇文武生,前肇慶市粵劇團團長、肇慶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一九九O年就讀於小孔雀粵劇培訓班,師承:孔雀屏、杜德威、張世傑、龍貫天、粵劇表演藝術家陳小漢、京劇表演藝術家周公謹入室弟子。
戲路寬廣,可塑性強,其唱、念、做、打獨樹一幟。曾多次獲廣東省粵劇演藝大獎賽金獎、廣東省藝術節第十、十一、十二屆最佳表演一等獎獎、首屆紅梅大獎、全國文化表演大獎等。
主演劇目:《鍾馗》、《樓臺會》、《三夕恩情廿載仇》、《武松》、《帝女花》、《紫釵記》等。現優才計劃定居香港。
自幼喜愛粵劇曲藝,十四歲開始師拜陳非儂,又是粵劇名小武顧天吾的末期弟子,由於他好學不倦,故得陳非儂推薦學藝於陳鐵英,他們都對吳氏十分器重。吳氏十八歲已當正印文武生,更自組日月星劇團及仟鳳劇團,以及灌錄唱碟及盒帶等。
吳氏扮相俊俏瀟灑,嗓音清亮,行腔吐字流暢,造字精湛細膩,表演認真。他曾到美國、加拿大(溫哥華及多倫多)、澳洲、紐西蘭、菲律賓、星馬、台灣及澳門演出。
不論在舞台上功架,文場演繹,有目共睹,唱功尤爲一絕。
現任世界口琴冠軍,於香港教育大學畢業後,追隨多位名師在本地及世界各地深造(維也納、挪威及紐約),鑽研技巧。曾受邀於紐約卡內基大廳、維也納穆斯音樂廳、新加坡濱海藝術中 心、台北國家音樂廳、德國及首爾等著名表現場地演出。李俊樂對不同種類的音樂(爵士音樂、流行曲、古典音樂、戲曲)之熱愛驅使成為動力,更有緣集各大師之長,演變成其個人獨特風格。俊樂更以口琴之音會友,多年來與不同國家和文化交流,為香港和口琴界出心出力。上年李俊樂推出其個人音樂專輯《李俊樂與他的喝彩三重奏》,廣受好評。
何立岩被以色列魯賓斯坦鋼琴節譽為“來自東方的年輕天才”,少年時代即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登台。作為獨奏家,曾在超過20個世界各地城市演出,備受歡迎。意大利國家電台曾播出他在歐洲發行的唱片。香港電台、翡翠台和北京中央電視台也曾播出他的演奏與訪談。
The Pelicans is an a cappella group formed by enthusiastic singers dedicated to supporting charitable events. After their public debut in July 2015 featuring the 6 founding male members, they added 6 female members in 2016 in a bid to take the group to a new level with more varieties. In December 2016, they participated in the concert "Christmas Carols with Paul Phoenix and Friends". The full house concert raised funds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historical teak and rosewood rattan pews in St John’s Cathedral. In 2017, they were featured in the “Celebrating Hong Kong” service with the attendance of the Chief Executive of the HKSAR, Ms Carrie LAM. Later in December, they were invited by the Harmonia choir in Beijing and performed at the Beijing Concert Hall with conductor Professor WU Lingfen. From 2018 to 2019, they continued to perform in charitable events such as Changing Young Life Foundation 2018 Charity Gala, HKSKH Diocese of East Kowloon Christmas concert, and Christian Ministry to Visually Impaired Person 40th Anniversary Concert. In December 2018, they participated in the concert “Christmas Carols with the Pelicans” organized by the Friends of Museum of Arts.
王志良唱做俱佳,尤以腰腿功及學習粵劇十多年,亦曾擔綱長劇《再世紅梅記》、《周瑜》、《黃飛虎反五關》》、《辭郎洲》、《穆桂英大破洪洲》、《白兔會》、《焚香記》、《戰秋江》、《無情寶劍有情天》、《碧血寫春秋》及《白蛇傳》、《帝女花》等大型演出,深得觀眾喜愛。2014年榮獲西九戲曲中心粵劇新星展演「優秀表演獎」。2016獲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梨園之最,頒發梨園新輝。
鄭李錦芬女士現任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雀巢、海爾電器集團、利邦控股等上市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鄭太亦是現屆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成員、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場地夥伴計劃委員會成員、西九戲曲中心顧問小組成員。
鄭太喜愛粵劇戲曲,曲藝師承粵劇音樂大師劉永全師傅,身段表演師承崑劇名家邢金沙老師。
Vivek Mahbubani 是香港土生土長的棟篤笑藝人。 在香港男拔萃中學畢業及完成大學後,便開始發展其娛樂事業。擅以英語及粵語演出。於2007年全港中文楝篤笑大賽獲冠軍,又在2008年更贏得全港英文楝篤笑大賽冠軍殊榮。
林穎施畢業於廣東粵劇學校,2007年獲香港演藝學院獎學金攻讀中國戯曲課程,師從粵劇名家鄭培英及倪惠英。她擔任香港演藝學院戯曲學院應用學習課程粵劇導師,曾獲全國群星獎﹑《全國明日之星》稱號﹑省港澳四洲杯粵曲大賽冠軍等多個獎項,更榮獲獎學金到北京中國戯曲學院深造。現為《穎施藝術中心》創辦人,中心旨在傳承粵劇藝術,令更多人瞭解粵劇博大精深的魅力。
擁有文學碩士學位,自少醉心粵劇曲藝,十多歲已開始習唱粵曲,擅長多種器樂,如小提琴、高胡、鑼鼓敲擊等。九十年代初開始跟隨粵樂名師朱慶祥深造小提琴的粵劇曲藝拍和藝術。
1980年代初起為各大粵劇團及粵曲社團擔任音樂領導或拍和,例如雛鳳鳴、慶鳳鳴、鳳和鳴、彩龍鳳、漢風等劇團,累積三十多年的粵劇音樂拍和以及教學經驗。他又參與粵曲寫作及訓練,例如教育署的「粵劇實驗教學工作坊」。著作有《朱慶祥的藝術與生活》及參與編輯《當代粵劇人名錄》(2011年版)。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復於香港理工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銜。粵樂先後師承音樂名宿王粵生及朱慶祥,1992年榮膺省港粵曲大賽冠軍。無論在演唱、拍和、教學、撰曲及學術研究方面都有涉獵。
於2005年成立「勝新聲曲苑」,出任會長及導師,近年並兼任香港演藝學院中國戲曲導師。 此外,著有多篇論文及短文,經常在學術講座發表心得及為戲曲期刊撰寫專欄文章。也醉心撰曲及編寫劇本,現為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會員。
香港展能藝術會社企「藝全人」董事、「長衫薈」聯合創辦人,曾習藝於韻文粵劇學院,現師從江雪鷺老師。她曾為香港展能藝術會及香港敦煌之友籌款演出,期望通過藝術行善,使香港成為關愛共融的社會。
陳佩君現為鼎立資本有限公司主席,亦是香港總商會「卓妍社」的主席。她在香港出生,並在荷蘭成長及接受教育,自少已對戲曲有濃厚的興趣。她有感粵曲曲詞古典優美,學唱其中,更可加深認識中國文化。近年跟隨王勝泉老師正式學習唱曲,曾於2017年在沙田粵劇同樂日首次公開演唱。
余仲欣自7歲學習粵曲,精於西樂,卻獨鍾情粵曲,師承王良、黃滔等粵劇大師。余中學時往加拿大升學,仍堅持學習粵曲,先後隨名伶白雪梅、白雪紅姊妹習藝,並隨旅居溫哥華半個世紀的已故梨園名宿黃滔習唱,令唱藝基本功更扎實。余大學畢業回港獲得演藝學院粵曲導師一職,余仲欣從教學中產生傳承粵曲文化的使命感,她更擔任樂師,去年6月舉行個人音樂會《余仲欣粵曲才藝薈萃》,並獲阮兆輝等一眾名伶助陣,演唱《趙子龍攔江截斗》等多首名曲,為一直被外界評為青黃不接的粵曲界注入生氣,努力宣揚她所「看見」的粵曲文化之美。